俗話說的好:「錢不是萬能的,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。」同樣的話套用在IoT創新服務上,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:「IoT創新服務不是萬能的,但沒硬體輔助的IoT創新服務卻又萬萬不能。」

電路板在網路上買得到?快收起你那危險的想法。
在開始闡述這個議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段小劇場,以下對話改編自真實情境,若有雷同純屬巧合。
(某創新服務主題展場攤位)
一名進入看展客人接近某間新創團隊參展攤位,外表中年樣貌,身材也看得出福態,晃晃悠悠的來到這間新創團隊的攤位,看著展示桌上的電路板。公司員工上前介紹。
員工:「您好,這是敝司配合新的IoT服務自己開發的電路板。裡面用到的是……」
客人:「啊這個不是在外面隨便買就有了,展這個有什麼意思」
員工「沒有喔,這個電路板是我們自己作的,在外面是買不到的,設計的人便是我。」 客人只露出不以為意的微笑便離開了。一天內已經不知道看到第幾位如此態度的客人離去的心中直接一陣OS:OOXX
沒錯,這就是目前大多數人對於客製化硬體開發的態度。我們先不論這位員工的心態如何,說不定那是他加班兩週的心血。但大多數的業主對於硬體的部分確實是不在乎。對他們而言一間在外接案的公司就必須要有庫存,進而在合約中砍價、縮短結案時程等,若沒有辦法那找其他間一定有可以快速提供。但這部分其實是不用太擔心,客製化硬體必定有其優勢,那是坊間的「現成品」所無法取代的。

IoT創新服務跟硬體無關?快收起你那危險的想法。
IoT一詞大家已經聽到可以朗朗上口,但大家都很容易忘記這個詞的起源:Internet of Things。硬體之於整個IoT服務的地位就好比是人的身體、服務內容是人的靈魂,缺少了硬體的IoT服務就像是沒了身體的靈魂,毫無反應只是個孤魂野鬼。但這個「硬體」卻不是從外面隨便買都能做的,任何的IoT服務毫無懸念的都會需要硬體來配合收集數據,就像蘋果的心律血氧應用程式仍是需要Apple Watch來輔助才能運作一樣。

很多人都會覺得硬體的開發耗時又耗錢,軟體開發最簡便又低成本,硬體什麼的用現成的模組去搭一搭就行了。會認同這句話的人,有87%的人是不把他的新創服務內容當作「商品」或「產品」看待而被輕視,即便想法跟出發點很好又很實用,不重視自己的內容的東西最後都只會以「失敗」收場,就算花再多心血在軟體開發與演算法讓服務功能嚇嚇叫,仍是要花費大量的成本與時間在佈建出去的現場裝置做維修與偵錯,最終讓業主對於該項新創服務內容失去信心。舉個最淺顯易懂的例子便是……應該是不會有果粉能夠接受僅用3D印表機印的外殼、內部是用模組東拼西湊的Apple Watch吧?就算有那對蘋果來說也是個惡夢,因為他們總是要將商品召回,或是一直換全新的給果粉們。總結來說,「硬體」泛指於任何「有形」的裝置來替我們的新創服務功能進行資料收集,可說是非常重要。
那麼剩下的13%是甚麼樣的人呢?有許多團隊其實是沒有具有硬體背景的工程師可協助製作,轉而僅使用大學生程度的洞洞板焊接出他們的硬體裝置,但通常後續都會因為過不了量產的門檻,因為這種硬體只能被稱為「雛形」,無法標準化生產,若日後需求量大,人工製作與線路偵錯的成本會大幅增加。

不知道要去哪裡做自己的客製化硬體?IoT Service Hub can help。
資策會服創所執行的「物聯網智造基地」計畫,旨在幫助新創團隊為了他們的產品,輔導並讓他們的產品能夠進入量產階段,進而上市。智造基地的輔導重點如下:
- 審視與確認團隊的需求,請出智造服務團中合適的夥伴,為團隊服務。
- 晶片挑選上首選台灣國產晶片(如聯發科、瑞昱等),次選國外晶片,大陸晶片(樂鑫、華為等)一律不使用,讓產品安全性更上一層樓。
- 硬體、軟體、工業設計等項目在北、中、南三地皆有合作的服務團夥伴,無論團隊是在哪裡,皆能找得到智造基地的支援。
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產品構想都能被進行輔導。案件被送入後,智造基地會先了解團隊的服務內容,避免做出來的東西與市面上已經賣出的產品有太多的雷同之處,那會讓團隊的商品在上市時便出師不利。經過建議而修正過後的案件後續便會送入智造基地的系統中,並透過團隊的需求媒合智造基地中的服務團,以協助團隊順利做出產品。

若不知道國產晶片有哪些選擇,智造基地這邊也有現成的「國產晶片解決方案開發板」可供新創團隊選擇。有著Wi-Fi開發板(瑞昱解決方案)、NB-IoT開發板(聯發科解決方案)、Wi-Fi與藍芽雙功能開發板(網聯解決方案)、Cat-M1開發板(新唐MCU與高通解決方案)等多種類型的物聯網開發板,也會舉辦多場應對不同開發板的工作坊,讓使用者不用擔心不會使用開發板做產品開發。

延伸閱讀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