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為解決長照人力並提升照護效率,位於新北市的美麗家園老人長期照顧中心,今(2021)年初透過資策會所經營之物聯網智造基地「企業出題.團隊解題」方案,成功鏈結國內科技產品廠商,已在各分支機構導入5項IoT產品裝置,包括跌倒偵測、浴廁時間、離床警示、久臥提醒及呼吸、心率、體溫等生理數據感測系統,大幅提升長輩生活品質,且同時因應防疫措施,以隔離房為首要實證位點,整合IoT裝置功能,達到遠距監控,降低人員接觸,以及輔助日常照護作業之效益。
「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希望能用資訊解決機構問題。」出身軍旅的美麗家園長照中心創辦人王宇文,因喜愛服務人群,3年前創辦長照中心,希望能服務更多長者並滿足家屬的需求,很短時間內已成長至4家分支機構,隨著照護者與員工數增多,王宇文為解決照護效率,決定化繁為簡,把工作流程簡化,希望能藉助智慧科技來提升照護能量。
長照人力缺工嚴重 照護一大困難
「我想這也是一種同理心,因為沒有人能夠長時間處於高壓的工作環境。」相當體恤員工的王宇文知道長照人力不足、工作繁重,尤其在疫情嚴峻之下外籍看護的聘僱更為困難,缺工情形嚴重。為解決員工壓力,過去也曾嘗試過不少解決方案。例如他曾針對高風險的老人在床頭安裝紅外線感應器,老人離床時可發出警示聲,但是試用的結果不盡理想。「這類警示器過於陽春,該警示的時候不叫,不該叫時又太過靈敏,產生許多困擾。」他也曾到電子材料行購置簡單材料,製作成約束帶來防止老人走失,土法煉鋼卻成效不彰。

經過物聯網智造基地的媒合後,美麗家園已經陸續導入IoT物聯網設備,逐步去建立起隔離房應用的遠距照護模式,例如採用世大智科的「WhizPad 安心臥智慧床墊」,該床墊採電池供電,不需拉線插電,減少安全隱憂,並具備三階段臥離床提醒,利用類神經網路機器學習判讀長輩的動作,能精準掌握長輩從「躺床→坐床」、「坐床→床緣」、「床緣→離床」的移動,「這套系統能偵測姿態的改變,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功能。」王宇文說。

另一套架設在長者單人房內的亞迪電子「3 合 1 生理數據感測系統」,搭建紅外線熱感體溫偵測以及生理雷達呼吸心率偵測,採用無侵入式方式全自動量測長輩的體溫、呼吸、心跳等生理數據,不用穿戴複雜裝置,無人體接觸,可避免長者的感染風險。這套設備不架設攝影機,可在不侵犯隱私的情況下,偵測長者生命徵兆。還有元創電子的「長者照護智慧監控服務」,偵測長者的浴廁時間、活動時間與睡眠數據;以及識睿科技的「CarePlus 居家照護服務」,偵測跌倒及浴廁時間,以及危險警示等,萬一發生異常,可迅速通知護理人員及家屬,是相當省時省力的裝置。

醫療照護產業照護比失衡是長年以來的議題,除了日常頻繁性的生理量測、尿布更換、夜間照護等外,在疫情之下激增的隔離照護工作更為繁重,包括在限制區域內如何確保被隔離者的安全、預防意外、門禁監管都是衍生出來的任務。因此從長照中心作為實證示範點開始,透過數位照護院區服務情境規劃,於單人房導入IoT創新產品服務,輔助照服人員之日常照護作業,藉由不斷的溝通與調整,確實達成科技輔助第一線照護成效。
導入智慧科技 留一點空間讓長者尊嚴養老
「只要是人都會衰老,體能的衰退是正常的,我們的理念是希望能讓長輩享有尊嚴的退休生活,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必須的照顧。」王宇文認為台灣高齡化趨勢與日本類似,未來老年化人口將會越來越多,長照機構的負擔也會逐漸加重,若是能導入創新的IoT解決方案,「無形中可以節約我們機構的成本,也可以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。」他相信智慧科技的導入可降低員工流動率,真正幫助機構留才。
未來除了老人安養照顧的需求外,目前政府已將公共安全納為機構評鑑的一級指標,長照中心勢必要更加強消防與公共安全,例如室內電力檢測、逃生消防通道的檢查等等,這部分王宇文樂見其成,「我們比政府還害怕發生工安意外。」他希望政府與廠商能協力開發資訊化的回報方式,例如建立掃描碼等等,可以更省時省力來處理公安的稽核,也鼓勵其他長照機構透過物聯網智造基地接觸平台業者,為深度解決機構照護找到更好的良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