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支持、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發行的國內第一本針對金屬製品業所編撰的「金屬製品產業碳盤查指引」已於2023年10月份正式出爐。指引內容從全球碳盤查趨勢、碳盤查關鍵政策、企業碳盤查前置準備及聚焦CBAM談碳盤查實務做法等四大構面來探討與指導,包括扣件、水五金、模具及手工具等金屬相關產業,透過手把手步驟引導,以利相關從業人員準備自家輸往歐盟地區的產品碳含量資訊。
近年來,淨零碳排與低碳減碳已然成為全球熱門議題之一,隨著國際碳關稅機制的實施動向,將加速改變產業發展樣態及生活消費面貌。近年探討ISO 14064-1 及ISO 14067的實務資源非常豐富,無論是資訊性的解說出版品,亦或者是教育性的訓練課程都有很多選擇。相較之下,今年才正式公告條文的CBAM法案就鮮少參考資料,為此,資策會數轉院與產業、學界合作推出「金屬製品產業碳盤查指引-基於國際碳關稅要求」(https://reurl.cc/9RKqZd),主要聚焦CBAM申報規定,並以金屬製品產業的手工具製程產品為試算、試填基礎,對應提出企業碳盤查準備上的行動建議,以利我國金屬製品產業企業提前預備,迎戰未來可能納管的挑戰。

「金屬製品產業碳盤查指引」以手工具產品為例,進行符合CBAM規範的產品碳含量計算,並建議企業從五大步驟計算可用於申報的資訊流,步驟依序為界定產品項目、確認生產製程、釐清排放源及記錄耗能數值、計算產品隱含排放公式,以下就各步驟內容逐一說明。
步驟1|界定產品項目
歐盟CBAM將進口產品分為兩類,所以首要步驟便是判別欲計算隱含排放量的產品,屬於簡單產品亦或是複雜產品。若以鋼鉗產品為例,產品生產時除了使用原料,另會需要消耗電力以運轉加工設備方能產出,故屬於「複雜產品」,需依循的計算公式為:產品隱含排放量SEEg=(生產過程排放AttrEmg +所使用原料之碳含量EEInpMat)/生產產品數量ALg。
步驟2|確認生產製程
產品於製造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為歐盟CBAM計算產品碳含量重要指標,故在計算產品隱含排放量之前,需先確認產品生產過程所會經過的製程項目與順序,以利累計產品在經過某製程所消耗的能資源數據。
步驟3|釐清排放源
基於步驟二的製程設定,接下來需逐一檢視並盤點出製程內的各個排放源,建議釐清時參照ISO 14064-1的類別1直接排放源(固定式排放源、移動式排放源、製程排放源與逸散排放源)與類別2間接排放(輸入電力、輸入能源)盤查種類做項目確認。
步驟4|記錄耗能數值
歐盟CBAM針對複雜產品的隱含排放量,除了生產過程排放,也需計算一同投入製造的原料之碳含量,因此在耗能數值紀錄上,需收集三種數據,分別是:➀參與製造活動的原料碳含量數據;➁各製程所耗能資源數據;➂最終生產的產品公噸數量;而在數據的蒐集可使用直接量測數據或以質量平衡自行估算,亦可從採購單據、燃料使用紀錄、電費通知單等做標準計算得知,並確保其來源可符合相關性、完整性、一致性、透明度、準確性等原則。
步驟5|計算產品隱含排放公式

圖片來源:《金屬製品產業碳盤查指引-基於國際碳關稅要求》,數轉院
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指出,2021年台灣金屬製品產業產值為新台幣9,683億元,占整體製造業的6%;金屬製品業出口比例達46.1%,成為台灣重要創匯要角,無論扣件、手工具、模具或水五金等,於全球皆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在全球減碳浪潮下,《金屬製品產業碳盤查指引-基於國際碳關稅要求》將成為金屬製品產業在面臨減碳逆風時最重要的寶典。 《金屬製品產業碳盤查指引-基於國際碳關稅要求》電子書免費提供下載,【填問卷.載指引】金屬製品產業碳盤查指引-基於國際碳關稅要求。
本文作者:數位轉型研究院智造科技中心吳韋伶、黃美郡、謝沛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