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經濟部技術處今(15)日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與歐盟執委會資通訊總署(DG CONNECT)共同舉辦「臺歐盟 6G SNS 聯合研討會(EU-Taiwan Joint 6G SNS Workshop)」,分享臺歐盟合作的5G計畫應用成果案例,說明6G產業發展先期研發規劃,並邀請歐盟分享「展望歐洲(Horizon Europe)」架構下智慧網路和服務計畫SNS (Smart Networks and Services)現階段包括B5G到6G的規劃、計畫與展望願景,共同研討臺歐盟未來6G合作方向。
經濟部技術處邱求慧處長表示,臺灣以半導體及資通訊供應鏈能量聞名,而歐盟在創新技術架構及應用上更是領先全球,雙方產業價值鏈極具互補性。自2016年起開始攜手合作,雙方共投入1800萬歐元(約5.8億台幣),總計10國、超過30個產學研團隊加入,應用在智慧製造及無人機防救災等領域,共支持4個計畫,累積成果豐碩。臺灣於今(2022)年初啟動6G跨部會方案,包括國科會、經濟部、數位部都共同參與,推動6G雛型系統與國際合作、跨域應用、頻譜規劃及資安發展,規劃在2028年建立6G商用試驗專網,雙方應能在6G及半導體等領域技術及商業化強化合作關係。
歐盟代表、歐盟委員會資通訊總署未來連接系統伯納德(Bernard Barani)副處長認可歐盟與臺灣在 5G 發展的合作品質。他表示,臺歐盟的夥伴關係應在 6G 發展的背景下持續進行,以加強 6G 全球供應鏈能量。
歐方官方代表歐盟智慧網路和服務聯合機構(SNS-JU)威爾庫克(Colin Willcock)主席致詞時提到,臺灣在資通訊和微電子等領域全世界有目共睹,有很堅強的端到端產業鏈,以及快速開發原型設備的能力,相信臺灣與歐盟產業攜手合作,將能加速全球發展6G SNS生態系。

本次研討會除臺歐官方代表出席外,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政策諮詢專家室主任蔡志宏、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丁邦安、「下世代通訊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專案計畫」吳宗霖專案召集人,及臺歐盟計畫執行機構,包括中華電信、聯發科、仁寶、廣達、和碩、明泰、亞旭、資策會及工研院等均共同出席,活動吸引線上及現場近200人參加。
臺歐盟「5G主題式徵案」(Targeted Opening Call, TOC)迄今已合作2期,本日活動展出最近一期的2項計畫,包括5G-Dive是臺歐共同開發的雲霧邊緣運算技術與平台,在歐洲以智慧工廠為場域,在臺灣則以無人機防救災作為驗證應用;5G-CONNI則是臺歐夥伴共同開發遠距MR協作等應用,在臺灣智慧機械中心及德國BOSCH工廠分別建置5G專網後進行互通互連,並共同協作驗證智慧工廠等應用。計畫衍生效益包括推動亞旭電腦客製化5G設備及小基站獲得西班牙電信(Telefonica)肯定而進入供應鏈清單、協助明泰基站設備布建於德國Fraunhofer HHI及BOSCH工廠,臺灣更同步開放「智慧製造技術驗證場域」給歐盟夥伴,作為跨國技術及應用驗測的重要案場。
參與臺歐盟計畫的亞旭電腦劉均敬副總經理表示,這是一個具市場開拓性的合作平台,參與計畫可與歐洲電信營運商及大廠鏈結,展現臺灣的技術能量及產品優勢,進而打破過去委託代工的模式,有機會直接進入供應鏈。
歐盟6G-IA將於明年率團訪臺,經濟部將規劃推動臺歐盟雙方產業協會明(2023)年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,屆時雙方將更能聚焦6G合作議題,並擴大合作領域,建立長期策略夥伴關係,共創雙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