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立於 2015 年 10 月的雲象科技,創始之初,專注於提供容易使用的網路數位玻片介面,將病理玻片推向雲端數位化。之後轉型為AI醫療影像公司,提供醫療院所更精確的判斷依據。 

智慧醫療被視為AI技術應用領域最能發揮的場域,結合專業醫學背景與資訊工程背景,雲象科技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葉肇元深知AI技術在醫療市場可發揮的空間,致力於打造國際級的醫療影像 AI 公司,協助大型醫療院所順利數位化、也致力於推動醫療民主化。 

    傳統上,病理科醫師在進行病理組織切片的形態學檢查時,往往只留下文字記錄而非影像記錄。隨著近年來顯微攝影技術及機器自動化技術的不斷進步,能自動將組織病理切片進行完整掃描,病理因此有了數位化契機。雲象科技的第一款產品為 2017 年發表的「數位病理影像平台」,提供醫療院所病理影像數位化的第一步。 

    藉由雲象科技的服務,客戶只需要提供組織病理玻片,公司會提供數位掃描服務,並根據其需求建置雲端數位玻片資料庫。隨著第一款產品愈發完善及穩定,葉肇元也開始思考公司下一個發展方向,近年來 AI 技術爆發性突破,他認為 AI 若應用在醫療影像,將可能大幅扭轉現今醫療環境。於是進一步調整公司發展方向,以原有數位病理影像為基礎,延伸技術加入深度學習能力,將平台擴大以利醫療影像 AI 開發,並發表第二款產品「醫療影像 AI 開發平台—aetherAI」。 

AI模型偵測癌症可超過9成 

雲象科技實際應用於放射影像的術後因子預測及特定病理影像超過 90% 的癌症偵測,因此,決定轉型為醫療影像AI公司,以原有的病理影像為基礎,來打造可辨識特定細胞的AI模型。雲象科技獲得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(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)、美國錫安山醫學中心(Cedars-Sinai Medical Center)青睞,共同發展數位病理AI。 

    在國內,雲象科技掌握了一半以上的數位病理AI市場,合作對象包括臺大醫院、林口長庚醫院、臺北榮總、國泰醫院、北醫附醫等,現階段成果除了有與林口長庚醫院開發的鼻咽癌AI偵測模組,還有骨髓抹片細胞分類、肺癌、腎臟病理研究等10幾項AI專案在進行階段。 

    透過醫療影像 AI,將使得醫師減少重複性的工作、更有效率完成複雜度高的診斷、甚至是找出影像當中隱而未現的知識,讓深度學習能真正在醫學臨床上落實。這是葉肇元認為AI在智慧醫療最大的貢獻。 

技術團隊小檔案 

  • 團隊名稱:雲象科技/aetherAI 
  • 成立時間: 2015年 
  • 上線時間:2018/5 
  • 產品/服務:醫療影像AI開發平台 
  • 技術能量:雲象奪下 NVIDIA GPU 技術大會(NVIDIA GPU Technology Conference; GTC)新創團隊培育計畫(NVIDIA Inception Program)競賽冠軍。 
  • AI技術:電腦視覺兼具醫療影像專業、深度學習 
  • 客戶產業類型:以醫療院所為主 
  • 主要市場: 台灣、美國及日本 

發表迴響